期刊論文

學年期 標題 Sdgs 更新時間
102 / 2 逃避中的自我追尋—重讀董啟章《安卓珍尼》 2014-07-19
102 / 2 在普世與入世間—70年代後夏志清的現代文學批評 2014-07-22
102 / 1 莫言在台灣被接受的典律意義 2014-07-19
101 / 2 不只是「風景」的細節:論駱以軍《遠方》的兩岸底層書寫及其後現代藝術觀的辯證嘗試 2014-07-19
101 / 2 生活在他方——重讀高加林與路遙的《人生》 2014-07-19
100 / 1 重返、鄉土、病的隱喻---陳映真早期小說對魯迅的國民性思考的接受與衍義 2014-07-19
099 / 2 世代反思、被迫害妄想症與文革歷史清理—論高曉聲文革題材小說的多重題旨與寓言藝術 2014-07-19
099 / 2 論路遙《平凡的世界》的女性主體性-一種鄕土中國本土現代性的解讀(THCI) 2018-09-27
099 / 2 作為歷史「中間物」:重讀高曉聲1985 年後的小說--一個臺灣研究者的辯證思考與實踐 2014-07-19
097 / 1 雙面蕭紅—論《呼蘭河傳》與《馬伯樂》的國民性意識與風格差異 2017-03-21
096 / 1 平衡的藝術—論陸文夫文革之後的小說(THCI) 2018-09-27
101 / 2 村上春樹論----精讀《海邊的卡夫卡》的對話 2014-07-19
103 / 2 新世紀台灣現代小說中的「被污辱與被損害的」 2015-06-02
103 / 2 論韓少功近十年的歷史反思與感性特質-以《日夜書》、《革命後記》與《山南水北》為核心(THCI) 2018-09-27
104 / 1 莫言在台灣的接受史及其意義 2015-12-07
104 / 1 後現代台灣的「局外人」、鄉土溫情與「搞不定」----讀劉梓潔《父後七日》及其它 2016-01-06
103 / 1 人在「中途」----讀張楚《長髮》(CSSCI) 2018-09-27
104 / 1 茹志鵑、王安憶與陳映真的淵源與文學影響考察(CSSCI) 2018-09-27
104 / 2 旁觀者的介入與限度----以呂途與梁鴻的「打工」書寫為例 2016-10-24
105 / 1 底層的精神幻像及其生產----論石一楓《世間已無陳金芳》 2016-11-15
105 / 2 「非虛構」的深度如何可能?馬奎斯《百年孤寂》的一種會通反思 2017-02-20
105 / 2 陳映真早期小說對魯迅的國民性思考的接受與衍義(CSSCI) 2018-09-27
105 / 2 一種文學史視域與「自由」困境下的反思----台灣70後、80後代表小說家概觀 2018-03-28
106 / 1 非虛構的深度如何可能-以《百年孤寂》為例的反思 2018-04-11
105 / 2 那些孤寡殘弱者的抵抗與救贖——讀路內《花街往事》(CSSCI) 2018-09-27
106 / 2 新中國建國早期的勞動書寫與美學淵源初探----以《三里灣》、《創業史》及《山鄉巨變》為考察的起點 2018-10-08
107 / 1 大陸改革開放後文學批評對俄蘇正典的接受與會通作用----以洪子誠和王曉明的論著為例 2019-02-21
107 / 2 在解放與再囚禁間:中國社會轉型與人文知識思想變遷的幾點印象 2019-09-09
110 / 1 以「民國」為方法之前──細讀「回到一九四九:中華民國渡海七十週年紀念文物展」(THCI) 2022-11-28
110 / 1 如何經世、怎樣濟民──與楊儒賓談「一九四九」的視野、問題與方法(THCI) 2022-03-26
108 / 1 論《日瓦哥醫生》的勞動書寫與美感 2022-03-16
111 / 1 「社會主義」、日常敘事與公共視野的再辯證 ──茹志鵑晚期的文學觀與小說的特殊性 2022-12-08
111 / 2 渾沌中的大同──論葛亮《北鳶》與格非 《人面桃花》中的「民國」特殊性(THCI) 2024-06-30
111 / 2 痛與痛感:三部中國現代文學史的魯迅書寫比較(THCI) 2024-06-30
112 / 1 論齊邦媛《巨流河》的「民國」人物與非邏輯價值 2024-03-06
112 / 2 葛亮《北鳶》的中西畫作互文與「民國」情懷 2024-06-28
109 / 1 帝國下沉 / 下層 徵候 ──毛姆《面紗》的中國書寫 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