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童話,是毒藥還是解藥?
學年 108
學期 2
出版(發表)日期 2020-06-01
作品名稱 古典童話,是毒藥還是解藥?
作品名稱(其他語言) Traditional Fairy Tale, a Poison or an Antidote?
著者 康鈺珮
單位
出版者
著錄名稱、卷期、頁數 《靜宜語文論叢》 第十二卷第二期,頁237-261
摘要 在十九世紀的歐洲及北美洲,文學家、教育家與家長對於兒童閱讀的教材進行了嚴格的把關,而古典童話首當其衝地成為了改革的對象。格林童話的第一版在出版時便受到了輿論的批評,認為性的議題時常出現,應該禁止的事物在文中被間接地說出來;貝侯童話亦在十九世紀被質疑其內容之於兒童的適讀性。解毒/解讀歐洲古典童話的風潮高漲,產生了一批改寫作品,企圖淨化故事內容,刪除不適合兒童的用字與細節。十九世紀童話的改革運動是出自對兒童的刻意保護,但文本原著的價值亦是不可抹滅的。古典童話之所以被當成毒藥,是因為故事中鑲嵌了另人感到害怕的情節與神秘教義,而若隱若現的暴力與色情亦讓父母卻步,擔心不適宜的讀本會影響兒童的純真。但古典童話蘊含了世代傳遞的人類智慧,幫助兒童理解其所處社會的運行模式;此外,故事人物的極端性進一步幫助孩童辨別善與惡,邪不勝正的劇情亦可使兒童得到滿足並獲得認同,幫助兒童戰勝人格缺陷與樹立正確的道德觀。 本論文將以兒童教育的視角闡述歐洲古典童話從十六至十九世紀,被當作兒童的良藥,後來變成毒藥,再到解毒/解讀的過程,並闡述歐洲古典童話被當作毒藥的理由與會是解藥 1的原因。 1 傑克·齊普斯(Jack Zipes)曾使用「適當的閱讀」與「危險讀物」的字眼來形容童話在十九世紀所經歷的分裂(頁 16-17),本文則使用解藥與毒藥二詞,意圖使讀者能夠更容易理解。關於齊普斯這部分論點,請參考本文第16頁。
關鍵字 歐洲, 古典童話, 毒藥, 解藥, 兒童
語言 zh_TW
ISSN
期刊性質 國內
收錄於
產學合作
通訊作者 康鈺珮
審稿制度
國別 TWN
公開徵稿
出版型式 ,電子版,紙本
相關連結

機構典藏連結 ( http://tkuir.lib.tku.edu.tw:8080/dspace/handle/987654321/119751 )

SDGS 優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