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通》在東漢經學史上之意義──從《隋書.經籍志》到《四庫全書總目》 | |
---|---|
學年 | 107 |
學期 | 1 |
發表日期 | 2018-11-08 |
作品名稱 | 《白虎通》在東漢經學史上之意義──從《隋書.經籍志》到《四庫全書總目》 |
作品名稱(其他語言) | |
著者 | 周德良 |
作品所屬單位 | |
出版者 | |
會議名稱 | 「經學史重探(Ⅰ) ──中世紀以前文獻的再檢討」學術研討會 |
會議地點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路二段128號 |
摘要 | 東漢建初四年(79),章帝詔太常、將以下,至諸生、諸儒會白虎觀,講議《五經》同異,史稱「白虎觀會議」。章帝詔書揭櫫,白虎觀會議緣起於「《五經》章句煩多,議欲減省」,會議宗旨乃「欲使諸儒共正經義,頗令學者得以自助」,可知白虎觀會議肇因於東漢經學發展之需求,故會議之卷帙文獻「白虎通」,實與東漢經學息息相關。自《隋書》將「白虎通」歸入「經籍志.論語類」,《新唐書》則改稱「白虎通義」,歸入「經解類」;《崇文總目》改稱「白虎通德論」,歸入「論語類」;至《宋史》仍列為「藝文志.經解類」。自元大德九年(1305)《白虎通》問世後,世人始有相對完整卷帙文獻對照白虎觀會議。然而,自明代張萱《內閣藏書目錄》將「白虎通」歸入「雜部」;至《四庫全書》將「白虎通義」歸入「子部」「雜家類」;《內閣藏書目錄》與《四庫全書》歸類《白虎通》卷帙書目,有別於《隋書》以來史書目錄記載之傳統慣例。 本文依仿清代莊述祖〈白虎通義考〉文例,區分白虎觀會議「事跡」與《白虎通》「卷帙」兩項。就「事跡」而言,白虎觀會議乃是東漢經學發展過程中之學術活動;就「卷帙」而言,理所當然是指白虎觀會議之資料文獻。《白虎通》既是經學會議討論之集體共識,同時標誌東漢經學之具體成果,則《白虎通》卷帙在東漢經學史上之地位,應與白虎觀會議事跡齊名。然而,對照《隋書》以降之史書與藏書目錄,至現代學者詮釋解讀,《白虎通》在不同時間階段,呈現出不同風格樣貌,直接影響《白虎通》在東漢經學史上之地位。 本文題目:「《白虎通》在東漢經學史上之意義──從《隋書.經籍志》到《四庫全書總目》」,即是從史書目錄與現代學者詮釋解讀,觀察《白虎通》在歷史上之地位與變化,商榷《白虎通》在東漢經學史上之義意。 |
關鍵字 | 《白虎通》;白虎觀會議;經學;《隋書.經籍志》;《四庫全書總目》 |
語言 | zh_TW |
收錄於 | |
會議性質 | 國內 |
校內研討會地點 | 無 |
研討會時間 | 20181108~20181109 |
通訊作者 | |
國別 | TWN |
公開徵稿 | |
出版型式 | |
出處 | 「經學史重探(Ⅰ) ──中世紀以前文獻的再檢討」學術研討會第二次學術研討會宣讀論文 |
相關連結 |
機構典藏連結 ( http://tkuir.lib.tku.edu.tw:8080/dspace/handle/987654321/115592 ) |
SDGS | 優質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