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位接続に関する統語論的研究 | |
---|---|
學年 | 104 |
學期 | 2 |
出版(發表)日期 | 2016-06-15 |
作品名稱 | 等位接続に関する統語論的研究 |
作品名稱(其他語言) | |
著者 | 徐佩伶 |
單位 | |
出版者 | 瑞蘭國際 |
著錄名稱、卷期、頁數 | |
摘要 | 本書以喬姆斯基所提倡的極小主義為理論架構探討日語及漢語裡的並列結構。第一章為理論背景之概觀,從語言習得的過程及語言能力如何發達的觀點,來介紹衍生語法理論研究之目的及其方法。第二章及第三章著眼於日語的對等連接詞「と」的句法特徵。第二章討論「と」的並列結構,如「太郎がスーパーでバナナを二本と、八百屋でりんごを三個買った」及「太郎が一千万円を、銀行に三年と郵便局に五年(続けて)預けた」「太郎は飛行機で三回と船で一回沖縄に行ってきた」等並列句。這些例子裡的「と」不僅連接名詞詞組,亦可連結動詞句,且量詞並非直接修飾前方的名詞詞組。因此,本書第二章論述量詞於動詞句的「と」並列結構中出現之必要性,並提出非連續構成素結構分析的可能性。第三章以日語的擬似分裂句為考察的工具探討移動句式中「と」並列結構形成之可能條件。於衍生位置上出現的「と」並列句雖結構上為一個成分結構(constituent),但於語意上並不然。此類的「と」並列句與第二章所論述的「と」並列結構不同,其並列結構中的詞組必須從不同的節透過移動的方式衍生,複數節(bi-clausal)的構造為其條件之一。本章認為此條件是為了符合對等連接詞「と」形式上之要求,即,「と」所連結的詞組之論旨角色必須一致。複數節的構造是唯一能滿足該條件之結構。於衍生位置上出現的並列結構不一盡然與移動有相關聯。就英語來說,What and where did John eat?一句可分析為透過刪略 (Deletion) 或是多重支配結構 (Multiple dominant) 衍生而來。漢語中的wh疑問詞與英語極為相似,可形成wh並列句並出現在衍生位置上。此一現象與漢語的wh問詞的句法特徵相互矛盾。那麼,wh並列句如何與wh疑問詞的句法特徵相矛盾呢?本書先於第四章探討漢語的wh疑問詞的句法特徵,然後於第五章論述wh疑問詞並列的結構及衍生過程。第四章比較漢語的wh疑問詞與日語wh疑問詞之異同點。相似之處為,該兩個語言中的疑問詞皆無需移動到句子前端即可得到直接問句解釋。相異之處為,日語雖無wh疑問詞移動,但表問句之語末助詞「か」可依出現的位置決定問句的語意範域(Scope)。但此一現象並無法適用於漢語的「呢」。日語的問句裡透過島嶼現象可判斷出移動的可能性,漢語則無。於此前提下,反觀漢語的wh並列結構,不僅允許wh疑問詞前置,甚至只有前置的方式才能構成wh並列句。第五章探討漢語裡wh並列句的形成條件及句法結構,認為於衍生位置上出現的漢語wh並列成分並非真正的成分結構,而是透過前項刪略而來的。也就是說,漢語的wh並列結構是由複數節的構造衍生而來的。本書透過並列結構之句法分析,了解並列結構在語言間的普遍性,更具體指出並列結構形成之多樣性。其多樣性不僅存在於語言彼此之中,亦存在於同一語言之中。 |
關鍵字 | |
語言 | jp |
ISBN | 9789865639761 |
相關連結 |
機構典藏連結 ( http://tkuir.lib.tku.edu.tw:8080/dspace/handle/987654321/1100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