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論文
學年 | 93 |
---|---|
學期 | 1 |
出版(發表)日期 | 2004-10-01 |
作品名稱 | 破與立:論史耐德「山水無盡」跨越疆域的想像 |
作品名稱(其他語言) | Frame-making and Frame-breaking: On Gary Synder's Mountains and Rivers without End |
著者 | 蔡振興 |
單位 | 淡江大學英文學系 |
出版者 | 臺北市: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著錄名稱、卷期、頁數 | 中外文學=Chung-Wai Literary Monthly 33(5)=389,頁 105-128 |
摘要 | 本文嘗試用「旅行」理論的視角來詮釋當代美國詩人史耐德(Gary Snyder)於一九九六年所出版的詩作《山水無盡》(Mountains and Rivers Without End),並檢驗其「跨越疆域」的主題,試圖開展同一與差異的思想,進而邁向(文化)他者、思考「非思考」(他者)。除了回應薩依德、克利佛及巴巴等學者所提出有關旅行、文化的位置/定位和賽爾(Michel Serres)的「自然契約」(natural contract)的理論外,文中我也剖析史氏詩中東方與西方的互文性(如「可可培利」(Kokope'li)、「互涉」(interconnectedness)、空、山水畫等),同時我也指出史氏在長詩中所表達各種跨越疆域的可能性。也就是說,本文將處理範疇的破與立、真實與虛構、自然與文化、在地與旅行等觀念的內在關係,並以道元禪師(Dõgen Zenji)的「畫餅充饑」作開始,凸顯此公案之微言大義,指出史氏追求一種普世「生態潛意識」的企圖。 |
關鍵字 | 史耐德;《山水無盡》;旅行理論;自然/文化;跨越疆域;薩依德;互文性;巴巴;空;賽爾;「自然契約」;Gary Snyder;Mountains and Rivers Without End;traveling theory;nature/culture;boundary-crossing;Edward Said;intertextuality;Homi Bhabha;emptiness;Michel Serres;"natural contract" |
語言 | zh_TW |
ISSN | 0303-0849 |
期刊性質 | 國內 |
收錄於 | |
產學合作 | |
通訊作者 | |
審稿制度 | 否 |
國別 | TWN |
公開徵稿 | |
出版型式 | ,紙本 |
相關連結 |
機構典藏連結 ( http://tkuir.lib.tku.edu.tw:8080/dspace/handle/987654321/283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