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報告
學年 | 94 |
---|---|
學期 | 1 |
出版(發表)日期 | 2006-01-01 |
作品名稱 | 會計人員盈餘管理行為意圖模式之研究 |
作品名稱(其他語言) | The Behavior Intention Model of Earnings Management |
著者 | 顏信輝; 朱炫璉 |
單位 | 淡江大學會計學系 |
描述 | 計畫編號:NSC95-2416-H032-004 研究期間:200608~200707 研究經費:390,000 |
委託單位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摘要 | 近年來國內、外陸續發生之不實財報重大案例,引發實務界及學術界對企業財報誠信與盈餘管理議題之重視,雖然國內外相關法規也因此進行增修(如美國沙氏法案與台灣證交法…等)。不過,如果未能瞭解會計人員進行盈餘管理之心理歷程與重要影響變數,相關法規或制度可能未必能收到預期之全部成效。而過去有關盈餘管理之研究,甚少由個人層次之心理機制來捕捉影響盈餘管理行為意圖之重要變數,故引發本研究由心理學角度,構建會計人員盈餘管理行為意圖模式之研究動機。 本研基於Azjen(1991)提出之計畫行為理論(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為理論基礎,提出『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三個層面捕捉行為者之行為意圖。計畫行為理論其應用領域已相當廣泛,惟國內研究者尚未將之應用至會計領域,本研究之貢獻之一即是將計畫行為理論導入會計研究中,並由行為者個人層面捕捉影響盈餘管理行為意圖之重要心理變數。 惟計畫行為理論所提的構面並未明確涵蓋行為者之」道德」考量與環境面之」代理情境」此二重要變數。本研究認為於探討心理因素時若不納入道德因素,可能會影響模型之完整性。因為許多學術研究都發現道德推理與道德行為在統計上是呈現顯著的正相關(如Blasi, 1983;Swanson & Hill, 1993…等),而盈餘管理之議題就是具有道德考量之會計決策。此外,代理論論對人類決策行為之解釋已經廣為各領域所接受。故本研究將計畫行為理論尚未考量之道德與代理兩變數加以整合至模型中,此有助提昇計畫行為理論構面之完整性與解釋力。 整體而言,本研究將以會計人員對資產減損認列之行為意圖來探討盈餘管理,由計畫行為理論之『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三個構面出發,並整合個人之道德發展與環境之代理情境此二重要變數,提出會計人員盈餘管理行為動機之行為模式,研究發現可對盈餘管理文獻上較缺乏之心理構面提出實證證據,而盈餘管理行為動機模式也可作為未來學術界探討盈餘管理行為之基礎與實務界制定相關制度之參考。 |
關鍵字 | 計畫行為理論;盈餘管理;道德發展 |
語言 | |
相關連結 |
機構典藏連結 ( http://tkuir.lib.tku.edu.tw:8080/dspace/handle/987654321/6162 ) |